中媒聯動☆傳媒聯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與聲明  2020年精選20個創業好項目——期待與您早日聯手合作共贏  僅需5.8萬元就可通過CCTV點睛播出1個月和通過GJTV等百家媒體聯合常年展播  評選與出版《當代百名書畫藝術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動通知 五秒電視廣告只需五十元☆本項目正在誠征各地代理 點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當前位置: 主頁 > 宣傳 >

BRAF肺癌預后差 掌握基因變異對癥下藥

時間:2019-08-20 10:54 來源:中國傳媒聯盟作者:海諾
香港,中國-Media OutReach- 2019年8月20日-肺癌在中國癌癥病發率中排名第一,也是頭號癌癥殺手。肺癌當中有85%屬于非小細胞肺癌。肺癌的分期是根據腫瘤大小,是否已入侵胸腔或頸部附近的淋巴結組織,及擴散到其他器官的程度而定。晚期肺癌的常見擴散部位為骨骼、肝臟,甚至腦部。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孔敏醫生指出,以香港為例,肺癌的平均發病年齡在60歲以上,而且于確診時大多已屆晚期(第3或4期)。年紀較大的患者、臨床體質較差或有吸煙習慣,都是導致存活率較差的因素。 李孔敏醫生 香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B

香港,中國-Media OutReach- 2019年8月20日-肺癌在中國癌癥病發率中排名第一,也是頭號癌癥殺手。肺癌當中有85%屬于非小細胞肺癌。肺癌的分期是根據腫瘤大小,是否已入侵胸腔或頸部附近的淋巴結組織,及擴散到其他器官的程度而定。晚期肺癌的常見擴散部位為骨骼、肝臟,甚至腦部。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孔敏醫生指出,以香港為例,肺癌的平均發病年齡在60歲以上,而且于確診時大多已屆晚期(第3或4期)。年紀較大的患者、臨床體質較差或有吸煙習慣,都是導致存活率較差的因素。

李孔敏醫生

香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BRAF基因變異增治療難度

醫學界陸續發現可引致肺癌的基因變異。除了亞洲人較常見的EGFR及ALK,近年亦發現其他基因變異如BRAF等。李醫生解釋,帶有BRAF基因變異的癌細胞透過啟動細胞分裂機制,令腫瘤不受控制增生。由BRAF基因變異所致的非小細胞肺癌個案較罕見,只占整體約百分之一至二,尤以有吸煙習慣的人士居多。但這類患者對化療的反應并不顯著,因此急需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方法。

靶向藥開拓肺癌治療新一頁

近十年來,晚期肺癌的治療出現突破性發展,針對性的療法如靶向治療推陳出新。李醫生稱現今提倡「個人化治療」,除了按照肺癌分類及分期,亦考慮患者的腫瘤是否帶有特定的基因變異,從而找出合適的靶向治療選擇。

美國癌癥綜合網絡(NCCN)的治療指引中提到,晚期肺癌患者確認帶有BRAF基因變異后,應盡早使用針對BRAF基因變異及抑壓負責癌細胞分裂的MEK機制的雙靶點藥物作第一線治療。研究發現,同時使用兩種靶向藥物,對于肺癌的控制率逾六成,病情受控的時間接近15個月,有效阻止腫瘤增生并縮小腫瘤。

李醫生解釋,使用該藥物組合的副作用相對化療較少,常見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惡心、嘔吐、氣促或出紅疹,但程度不算嚴重。患者毋須擔心因未能承受副作用而影響療程,故年紀大或體質較弱的患者亦適用。而且靶向治療采用口服藥,可減省經常進出醫院接受針藥之苦。

基因檢測助判斷合適治療

現時抽取活組織的基因測試主要檢測較普遍的肺癌基因變異,包括EGFR及ALK。有部分患者最初確診時并未有檢測出相應的基因變異,而未能采用第一線靶向治療。然而若這些患者對化療反應較差,李醫生亦建議應考慮檢測BRAF基因變異。研究發現,就算接受過化療,再使用針對BRAF基因變異的靶向治療亦同樣有效,病情受控的時間亦可達到8個月。

病向淺中醫,李醫生提醒應定期作肺部檢查,一旦發現腫瘤,可及早確診并接受基因檢測以作針對性治療,增加成功控制病情的機會。

(責任編輯:海諾)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織夢二維碼生成器

影視聯盟  紙媒聯盟  網絡聯盟   律師聯盟  人員查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熱

特別申明

部分內容源于網絡 目的在于傳播 如有侵權速聯秒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