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主席曾說:“書法臨帖,不要全臨, 要有自己的理解, 最后形成自己的風格”。彭許屏把這句話當做自己座右銘,廣采博取,不宗于一家一派,習歷代名家精華,而后自成一格,以其鮮明獨特的書法藝術引起了社會關注。
彭許屏,女,字卉,號卉如,廣東省廣州市人,中國西南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書法家。 彭許屏自幼緘默,深受母親影響,兒時便熟習書法并沉浸其中。彭許屏嚴苛地要求自己,對待每一幅習作都認真至極追求完美。
她先后拜姜世祿、戈壁、張起源、張志哲等名師門下,在眾多名師大家的眼里,彭許屏的漢字書法儼然是一朵“奇葩”。 姜世祿先生(筆名“心月”)稱贊到:“精道獨特,大氣活躍,乃至瘋狂,實為罕見,極具價值”。張志哲先生高度評價,彭許屏書法作品“體現著陰陽的對立統一關系,體現著‘氣韻’這一思想”。
對于公益事業彭許屏也十分熱衷,她曾將自己的優秀作品拍賣后全部捐出用于慈善事業。她熱心推動文化下鄉,2017年5月,到廣西天等縣開展文化扶貧,向當地愛好書法的中小學生提筆授課,給學生、貧困戶、敬老院等贈字和慰問,通過文化扶貧傳播正能量,弘揚“扶貧先扶志”精神,傳播了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正能量。
“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用在彭許屏身上興許再貼切不過了。因為她對自己獨特的書法也曾彷徨過,是許許多多前輩的關愛和鼓勵成就了她的藝術生命。彭許屏認為已經獲得的種種榮譽,只是代表了過去的成就;面向未來,惟有堅守文化自信,不斷創新,才能在藝術的路途中征服一座座高峰。(王靜、崔瑤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