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從國學中傳承什么?!”——劉力紅教授講授國學傳承第六次大課
凜凜的寒風,擋不住來自天南海北的國學同修;冬日的暖陽,似乎也特別關照我等發心傳承國學的“當今居世之士”;匆匆而過的八小時,洋溢著師生之間心與心的碰撞與交流。2017年11月26日,長江科技扶貧基金會張其成國學基金國學傳承工程第六次大課在京舉行,劉力紅教授傾情授課,長江科技扶貧基金會理事長楊博喻先生、理事兼長江公益書院院長許竹如先生和210余名學員現場聆聽。
![]()
劉力紅老師開講之前,由程江和張士峰同修領讀,大家一起誦讀了《傷寒論》原序、《大醫精誠》和醫誡,重溫醫圣先賢言辭切切的諄諄教誨,共同走進傳承國醫、傳承國學的神圣殿堂。
劉力紅老師以醫道為線,將易、儒、道穿插其間,娓娓道來,水乳交融,妙語不斷,發人深省: 妙語一:我等“當今居世之士”要捫心自問,能否堪當此任?
醫圣慨嘆:“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劉老師勉勵大家要能堪當“士”之名,要時時觀照自己,關注自身這個生命體,關注眾生,是否虛度光陰,是否精進不止,一定要成為傳承國學的真正之士,絕不能蛻變成醫圣怪之之士。
妙語二:如何成為傳承國學的真正之士,要“學而時習之”!
劉老師為學員們逐一解析了“學、時、習”三字,孔子三千弟子中只成就了七十二賢人,何也?首屆國學傳承班將近五百人,能夠順利畢業的會有多少人,能夠成為張其成老師得意門生、得力干將的又會有幾人?大家都在學,成功與否,關鍵在“時習”,要不間斷地去踐行國學,去提升自己,“不可須臾離也”,真正達到“天人合一”,人命與天命的統一。
妙語三:要建成小康社會,全民保健,唯中醫堪當保駕護航之任。
劉老師認為,中醫當務之急,即“不能不往精深走,更不能不往普世走”,執其兩端,用其中也,即是真正的中醫,真正實現還醫于民,全民皆醫。作為國學傳承人,要作表率,以身作則,傳承國醫是傳承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劉老師發愿,誓為還醫于民的實現去奔走,去呼吁,去破障,愿心之大,實為我等同修之榜樣。
妙語四:學習是快樂的,是固執窮理的,是要一門深入的。
劉老師在課間錄用《中庸》中的語句“擇善而固執之”為國學傳承班題字,并通過解析“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來勉勵大家,要一門深入,要在國學傳承的道路上一起走到底,在資訊發達、誘惑頗多的當今社會,不能朝三暮四,左右搖擺。同時意味深長地告誡大家,婚姻事大,夫妻要到頭,到頭即是道,道在生活中。
一是在下午課開講前,由楊金輝、張建新、董海青、林艷敏四位同修為大家奉獻上了精彩的養生武術表演;二是由楊博喻老師傳授要領,和大家一起體驗了導引吐氣法;三是來自安徽的宋楊同修,現場巧施銀針,為多位同修施以“黃帝內針”針法,效果立竿見影,大家無不稱奇。
最后,劉力紅老師解答了部分同修的提問,重點講解了導引術和黃帝內針,并殷切鼓勵同修們學以致用,要成為一枚枚傳承國學的火種,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學而時習之”,“擇善而固執之”,擔當起國學傳承的重任。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