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聯動☆傳媒聯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與聲明  2020年精選20個創業好項目——期待與您早日聯手合作共贏  僅需5.8萬元就可通過CCTV點睛播出1個月和通過GJTV等百家媒體聯合常年展播  評選與出版《當代百名書畫藝術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動通知 五秒電視廣告只需五十元☆本項目正在誠征各地代理 點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當前位置: 主頁 > 建設 >

探索“1333”工作模式建設平安園區

時間:2019-08-20 09:18 來源:中國國際聯合新聞網作者:海諾
江油市公安局三合派出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工作紀實 中國國際聯合通訊社江油訊 四川省江油市公安局三合派出所成立于1959年,位于江油市三合鎮江彰大道中段270號,被四川省公安廳授予二級派出所,轄區有8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6萬于人,流動人口3萬人,重點企業46家,有效警情日均16起,派出所現有民警28人,工勤3人,協警20人。2019年以來,派出所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活動中,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以新時期黨建為引領,以省廳六進六邊為支撐,努力打造平安園區品牌,全力構建共建共

——江油市公安局三合派出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工作紀實

中國國際聯合通訊社江油訊  四川省江油市公安局三合派出所成立于1959年,位于江油市三合鎮江彰大道中段270號,被四川省公安廳授予二級派出所,轄區有8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6萬于人,流動人口3萬人,重點企業46家,有效警情日均16起,派出所現有民警28人,工勤3人,協警20人。2019年以來,派出所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活動中,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以新時期黨建為引領,以省廳“六進六邊”為支撐,努力打造“平安園區”品牌,全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江油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江油市規模以上企業集聚地,全市經濟發展“主引擎”,也是三合派出所轄區基層警務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園區建設不斷升級和發展,治安、消防、穩定等問題日益凸顯。2019年以來,在市局黨委堅強領導下,在屬地政府大力支持下,以平安園區建設為載體,以“六進六邊”活動為抓手,把高新區警務工作作為推動派出所基層警務建設的龍頭,推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不斷探索完善“1333”工作模式,全力做好“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2019年以來,三合派出所接報警同比下降21.6%,矛盾糾紛同比下降13.8%,高新區內侵財案件實現“零發案”。

 

共建營商環境

 

堅持黨建引領,做實一個中心

 

        三合派出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努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服務轄區企業發展,派出所黨支部積極聯合高新區黨工委以做實園區綜治中心為切入點,發動園區企業開展共建共治,推動形成“園區主導、綜治主戰、企業主體”的平安建設格局。
        做實綜治中心。為推進園區平安建設,高新區黨工委成立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綜治中心”,整合綜治中心辦公室、警務室、信訪室、調解室、環保監測等職能合署辦公,并由園區黨工委書記任綜治中心主任,轄區派出所所長擔任綜治中心辦公室副主任,明確責任分工,形成穩定、環保、安監、治安防范一體化工作模式,實現了社會治理和社會服務“聯防、聯治、聯調、聯管”整體聯動。
       夯實長效機制。強化園區“大平安”頂層設計,先后出臺“平安建設實施方案、矛盾糾紛快速化解機制、企業單位內保分類建設標準”等相關文件,凸顯園區黨政“創平安、促和諧、謀發展”的主責主導,同時持續完善綜治中心例會、考核等機制,確保矛盾糾紛化解、企業內保工作、社會面綜合治理等工作有序推進。

       落實建設保障。為進一步推動綜治中心實體化運作,高新區黨工委投資100余萬元,落實100余平方的辦公用房,整合園區信訪、維穩、調解中心等人員14人,添置辦公設施設備,購置巡邏車輛,建立視頻指揮平臺,落實巡邏、培訓、專項經費4.6萬元。

“天網”控面治點

堅持群眾路線,做強三支隊伍

 

       三合派出所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不放松,充分發揮群防群治優勢,通過“借智于民、借力于民”打造“最強民力”,強化“專群結合、多員參與”的治安管控模式,共擔維護平安穩定責任,共建和諧發展營商環境。
        做強專職警務隊。園區警務室配備專職民警2人、輔警6人,并落實治安、交警、消防、內保四警入住,整合高新區、周邊鄉鎮、相關警種應急力量30人,參與應急處突、集中開展的綜治治理等工作,整頓園區道路交通秩序,規范駕校教練車培訓時段和線路。先后4次組織50余家企業進行消防、應急演練,實現協作聯動更緊密,效能得到提升。
        做強企業聯防隊。整合園區企業內保、保安、治安積極分子130余人動態開展巡邏防范;建立網上微信工作群7個,吸收企業領導、村組干部等群主骨干16個,覆蓋2000余人,建立常態化巡邏、檢查、培訓機制。開展防范宣傳、夜間巡邏200余次,整治安全隱患5處,對亂搭亂建40余家、6處違法違規行為有效制止。

        做強糾紛調解隊。綜治中心結合園區各類矛盾糾紛情況組建糾紛快速化解小組16個,吸收“五老”人員8人參與糾紛調解,加強園區不穩定因素的評估和研判,通過園區糾紛“聯調”工作銜接機制,一些涉企矛盾糾紛前期由糾紛快速化解小組進行化解,化解不了的由綜治中心及時組織相關部門聯動化解,實現小事不出廠、大事不出園區、矛盾不上交。

糾紛“聯調”化解

堅持科技引領,做實三套系統

 

        三合派出所堅持向科技要警力,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通過“天網”控面、企業控點、平臺控人等科技手段,強化園區治安管控,同時,平臺還為群眾預約辦事提供服務,不僅豐富了“一標三實”信息,同時延伸了警務服務,拉近了警民關系。
        園區“天網”控面。通過公安指導,園區投入100余萬元,補齊補強園區“天網”、卡口等基礎建設短板,新建園區重點路口監控點位23處、卡口4處建設,整合環保監控、雪亮工程、企業視頻40余處,實現了出入口及主要道路視頻監控的集約集成。
        企業安防控點。按照“一企一策”要求,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消防指導,結合轄區企業點多人多、安防復雜、品質高端等特點和客觀實際,突出高標準、智能化的技防建設,實現人臉、車牌識別,周界入侵報警等智能化管理在安全保衛和生產方面廣泛運用。轄區一企業一次性投入技防建設資金15.5萬余元,安裝了多層次電子報警系統和覆蓋全廣的電視監控系統,其中技防監控紅外線探頭102個,實現內重點部位監控全面覆蓋,生產車間全程監控。對外安裝8個監控點位,對進出大門和廠區四邊全封鎖。通過指導企業的技防將向周邊道路延伸,整合企業監控點位80個,接入公安視頻專網,基本實現園區道路全覆蓋。

        公安平臺控人。運用公安基礎工作“一體化”平臺,落實流動人員管理措施,實現動態掌握;通過推行以業管人,服務企業重要崗位用人管理,實現園區新增采集實有人口3864人,抓獲網上逃犯一名,實現群眾異地辦理身份證件平臺預約,基礎信息采錄核實快捷、準確;“兩群”隊伍管理更有效,警務室通過群防聯盟平臺,實現群防群治人員在開展巡邏、隱患排查、清查治理工作科學管理,對每次巡邏情況都能圖文并茂進行反應,對工作成績自動積分,享受相關商家打折優惠。今年4月4日,10余輛大型車輛駛入園區盜挖砂石,群防群治信息員發現后通過群防聯盟平臺及時報告,綜治中心迅速聯運制止,派出所、園區國土局聯合進行了查處。

安全普查掌握底數

堅持以人為本,做細三類標準

 

        三合街派出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貫徹《企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為著力點,以深入企業內部開展治安保衛普查摸底、安全檢查為形式,廣泛動員企業落實內部安全保衛責任、承擔社會責任、履行企業責任,開展共建共治共享建設工作。
        制定建設標準。為全面推動內保標準化建設,提升單位內部治保能力,前期通過摸底普查,結合園區企業的經營狀況,高新區與公安局聯合印發《高新區單位治安保衛建設標準(暫行辦法)》,從組織機制建設、制度機制建設等5大項31小項制定了“三類”建設標準。對達到標準由高新區和政法委為對一類達標企業頒發“智慧平安企業”、二類企業授牌“平安企業”以示激勵。

        開展樣板示范。結合企業實際,將“六合特材”以一類建設標準進行樣板打造,“江虹線纜”“清香園”“金鑫照明”作為內保建設試點單位,全面推廣。如“六合特材”以內保零發案、生產零事故、管理零風險“三零”為目標,投入800余萬元建設“智慧安防”,標準高、管理嚴,保障了企業利益;江虹線纜堅持技防為主、物防封閉、人防補充,合理投入,花小錢、保平安,實現積企業“小平安”為園區“大平安”,打牢“內保標準化建設”基礎,既滿足了企業發展需求,又體現了企業社會擔當。

快速調解化解糾紛

        分類實施建設。2019年6月11日,高新區組織召開了“平安江油”建設高新區試點工作現場會,以貫徹《企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為著力點,制定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高新區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確定了一類企業1家二類企業44家三類企業14家按照內部安全保衛標準化進行建設,目前已有4家企業完成驗收并授牌,42家企業上報了建設方案,綜治中心聯合相關單位對19家企業進行了現場指導,預計年底園區企業基本完成內保標準化建設。
        江油市公安局三合派出所在“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活動中,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工作短板,促進整體提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推動“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工作往深里走,往實里做。(唐林 胥江成 閻小波)


 

 
 

聲明:凡本網注明轉載自其他媒體的作品,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注明來源中國國際聯合新聞網或中聯社的作品,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注明"來源:中國國際聯合新聞網"。

(責任編輯:海諾)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織夢二維碼生成器

影視聯盟  紙媒聯盟  網絡聯盟   律師聯盟  人員查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熱

特別申明

部分內容源于網絡 目的在于傳播 如有侵權速聯秒刪